今天咱们接着说中国历史上那422位皇帝里的第三位,也就是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
他40岁了还没啥出息,靠到处骗人找了个老婆。
48岁那年,他拿着一把长剑,开始起兵反抗秦朝。
50岁那年,他把秦始皇一手建立的秦帝国给推翻了。
45岁那年,他打败了勇猛无比的西楚霸王项羽,统一了整个国家,成了中国头一个从平民当上皇帝的人,彻底改变了以前贵族代代相传的老规矩。像韩信、彭越、英布这些了不起的英雄,起初都为他卖命,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但等事情办成后,却一个接一个地被他除掉了。
62岁那年,他荣归故里,创作了流传千古的《大风歌》后便离开了人世,有伟人赞他是封建时代最了不起的皇帝。
不过,关于刘邦的争议和疑问一直都有。有人讲,他是个名声不咋地,整天闲逛不干正事,就爱蹭人家吃喝,还爱逗弄寡妇的家伙。也有人觉得,他虽然出身平凡,但心里有大抱负,他这一辈子,简直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告诉人们什么叫不放弃、晚年成才。
刘邦在历史里到底是个啥样的人呢?接下来,咱们就带着这个好奇,一口气瞧瞧刘邦那跌宕起伏的一生吧。
公元前256年,刘邦在江苏徐州市丰县的中阳里村,也就是沛县丰邑那儿出生了。因为他爸刘太公已经有两个儿子了,他是第三个,所以就给他起了个小名叫刘季,就是刘老三的意思。后来,他又改了名字,叫刘邦。
在读中国历史的书时,经常会碰到一个挺有意思的事儿,那就是好多有名的人,他们出生的时候和长相都挺特别。
根据《史记·高祖本纪》的说法,刘邦的妈妈刘媪有次在湖边打盹,梦见跟天神在一起。那时候天打雷劈,眼看就要下大雨,刘太公担心老婆,赶忙去找她。等他到了湖边,看到有条蛟龙缠在刘媪身上。没多久,刘媪就怀了孕,生下了刘邦。这种说法当然不可信,不过却让刘邦的出生变得神神秘秘的。
刘邦的宰相很不简单,根据《史记·高祖本纪》里的描述,刘邦这个人啊,高鼻梁,面相威严,留着漂亮的胡子,左大腿上还有七十二颗黑痣呢。
从这三句话里,我们可以看出刘邦的长相有三个特征。第一句“鼻梁高,有龙一样的面容”就是说刘邦鼻子又高又直,长相威严,可以说是相貌堂堂,所以后来人们就用“龙颜”来称呼皇帝。
第二句说的是“长着一副好胡子”,就是说刘邦的胡须很漂亮,可以叫他“美髯公”。
第三句话说的是“刘邦左大腿上有七十二个黑痣”,也就是说他的左腿像个“黑腿”。一般来说,大腿或脚底长很多痣都是富贵命的象征,就像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他脚底就有七颗痣,人们都说他是“脚踩七星”。
咱们聊聊刘邦的家庭背景吧。刘邦的曾祖父刘清,在战国末年当过魏国的大夫。到了刘邦的爷爷刘仁那会儿,为了躲开秦国的攻打,他带着一家老小从开封搬到了沛县。虽说刘邦的曾祖父有过官位,但那时候天下大乱,世事变化太大,到了刘邦他爸刘太公这一辈,刘家就只是个种地的普通老百姓了。
刘邦在年轻的时候,虽然脑子转得快、乐于助人,但性格顽皮,不喜欢读书,也不肯干农活。他整天和朋友喝酒玩乐,不干正事,在大家眼里就像个“小混混”。他老爸也说他是个闲逛的“懒汉”。司马迁在《史记》里形容他,只用了“爱酒贪色”四个字。
公元前229年,刘邦已经27岁了,他觉得自己老这么闲逛下去不是个办法。那时候,他住的沛县正处在魏国和楚国的交界,两边的文化他都接触了不少。刘邦特别佩服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觉得他又贤明又有本事。“信陵君”是魏国国君的亲弟弟,他曾在秦赵长平之战后,赵国的四十万大军被活埋,都城邯郸也被围的时候,一个人带着魏军打败了秦军,让秦昭襄王统一天下的梦破灭了,是当时的大英雄。
于是,刘邦跑到魏国的都城开封,想成为信陵君的手下。可是,想法虽好,现实却让人头疼。等他千里迢迢到了开封才发现,信陵君已经过世好多年了。
信陵君已经过世,但他的门客团队还在,里面比较出名的一个是在魏国做官的张耳。张耳聪明又爱学习,声望很高,大家都叫他“小张陵君”。这样一来,刘邦就退了一步,做了张耳的门下客。
在张耳的教导和影响下,刘邦学到了很多知识,视野也越来越宽广,他在各方面的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为他以后能够迅速成长,一举成名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可是没多久,到了公元前225年,秦国把魏国给灭了。张耳因为名声太响,被秦始皇下了通缉令,赏金千两要抓他。为了活命,张耳只好逃跑,他的那些门客也都跑了。这样一来,31岁的刘邦又回到了好久没回的沛县。
回到老家的刘邦不再甘心整天悠哉游哉地过日子,于是,他做了两件大事来彻底改变自己,头一件就是给自己改了名字。
刘邦觉得“季”这个名字太文雅,听起来像女孩子的,和自己的气质不搭,所以,他就把名字从“刘季”改成了“刘邦”,“邦”这个字意味着要讲义气才能称霸一方。另外,这次改名也表示刘邦已经打定主意要重新做人了。
第二件事就是得赶紧找个活儿干,不能像之前那样啥也不做,闲晃下去了。
就在这时,秦始皇刚把六国都统一了,他开始对秦朝动手动脚进行全面大改造。他扔掉了周朝那套分封制,搞了个新玩意儿叫“郡县制”,把全国切成了三十六个大块叫郡,郡里头再切小块叫县,县下面还有乡和亭,十里地就算一亭,十亭凑一块儿就是乡。每个亭都设了个亭长管着,每个乡也有个里正。这样一来,到处都缺当官的。刘邦呢,就通过考试当上了沛县泗水亭长,这个角色就像是后来的乡镇派出所的头儿,主要负责搞定治安乱子、邻里吵架啥的,还得给秦朝看着那些服劳役的犯人。
从那以后,刘邦就不再是个闲逛的无业人员了,他找到了人生第一份正经差事,当上了公务员,每个月都能领到国家的薪水,这可比他以前吃了这顿没下顿的日子好多了。
从那以后,刘邦心里的远大抱负,就像地里深埋的种子,开始发芽、茁壮成长。有次,秦始皇出巡经过沛县,刘邦远远看到秦始皇那浩浩荡荡的车队,不禁感慨地说:“大男人就得活成这样啊!”这话透出了他藏在心底的大志。
当刘邦做了亭长后,他因为性格豪爽大方,交到了好多朋友,像萧何、曹参、周勃、樊哙、夏侯婴这些,他们以后都成了刘邦争夺天下时的重要帮手。
那时候,刘邦和曹氏有了他们的第一个儿子刘肥。但曹氏并不是刘邦正式娶进门的妻子,只是个“外面的人”。这里说的“外面的人”,就是指男人除了正妻以外,在别的地方娶的妾或者私底下相好的女人,反正就是没有正式的身份。所以,虽然刘肥是刘邦的第一个儿子,但他也只能算是庶出的,没有资格继承皇位。
公元前216年,40岁的刘邦把吕雉娶回了家,当上了他的正房老婆。刘邦之所以能娶到吕雉,全靠吕雉的老爹有眼光,看中了他。
吕雉她爹吕公本来住在山东菏泽,因为跟老家的人有了矛盾,就搬到了沛县。他和沛县的县令关系挺好的,所以沛县里好多人都想巴结他。有次,吕公办了个酒席请客,沛县管人事的萧何负责招呼客人。萧何定了个规矩,说只有拿得出一千钱的人,才能进去吃饭。
刘邦身上一分钱也没有,却吹牛说自己送了一万贺钱。吕公爱给人看相,一听到这事就急忙出来迎接。他瞧见刘邦长相不凡,觉得这人以后肯定能大富大贵。于是,他不顾家里人的反对,硬是把自己还不到20岁的女儿吕雉,许配给了已经40岁的刘邦。
吕雉嫁给刘邦后,接连给他生了鲁元公主和刘盈,也就是后来的汉惠帝。
公元前210年,刘邦当时是个亭长,他得了个任务,就是把一些犯人送到咸阳去修秦始皇的陵墓。可没想到,半道上跑了不少人。刘邦瞅瞅剩下的犯人没几个了,心里直叹气,想着就算到了咸阳,自己也得因为没看好犯人被杀头。他一狠心,干脆把剩下的犯人都给放了,自己也脚底抹油开溜。结果,有几十个人觉得刘邦够意思,就决定留下来,跟他一块儿跑。
没过多久,跑在前面探路的人跑回来告诉刘邦,说路上有条大蛇挡住了去路。刘邦借着酒胆,大步走上前,抽出剑来就把大蛇斩成了两半。他身边的亲信很会渲染气氛,到处宣扬刘邦是“赤帝之子”下凡,而他杀的那条蛇是白帝的儿子。古人都很迷信,这话一传十,十传百,跟刘邦的那些人听后都深信不疑,对刘邦更加崇拜了。
最后,刘邦他们逃到了河南商丘市的芒砀山里躲起来。没多久,他老婆吕雉就找上门来了。吕雉也挺会说,她跟大伙说,自己能这么容易就找到刘邦,是因为刘邦藏身的地方上空有团“紫气”围着。这话的意思就是说,刘邦是“真龙天子”,走到哪儿紫气就跟到哪儿。这样一来,刘邦就成了大家都想跟着的人,他的队伍很快就壮大到了好几百人。
像拔出宝剑砍蛇、自称赤帝之子、吕雉说看到有紫气这些奇怪的事情,其实都是刘邦为了起兵反抗秦朝而故意传出来的消息。因为就在那一年,49岁的秦始皇在出巡的路上死了,他死后,小儿子秦二世胡亥当了皇帝,却被宦官赵高耍得团团转,赵高抢了大权,还比秦始皇更狠地欺压百姓。结果在公元前209年,就发生了“陈胜吴广起义”,还有以前被秦始皇灭掉的六个国家的贵族后代,也趁机想恢复自己的国家。这样一来,秦朝末年,大家就开始抢地盘、争天下了。
陈胜吴广一起造反后,好多地方的英雄好汉都跟着干。沛县的县令也想加入,他的手下萧何和曹参就建议他把躲在芒砀山的刘邦找回来,好壮大队伍。县令一听,觉得有理就答应了。可等刘邦到了沛县城门口,县令又怕刘邦回来会管不住,就变了卦,不让刘邦进城了。
碰到这事儿,刘邦往城里射了封信,叫城里的老百姓把县令给杀了,好一起反抗秦朝。因为刘邦有“挥剑斩蛇”和“赤帝之子”的传说,所以沛县的百姓都挺他,真的就把县令给杀了,然后打开城门欢迎刘邦进城。
事后,因为萧何和曹参以前都是秦朝的官,他们怕起义不成会连累全家被杀,所以就带着沛县的百姓一起推选刘邦当沛县的领导,大家还叫他“沛公”。刘邦见大家这么拥戴他,就设了个祭坛,召集了很多流离失所的人,打着“赤帝之子”的旗号,正式开始反抗秦朝。那时候,刘邦已经48岁了。
公元前208年,刘邦起兵后,带着军队打下了沛县边上的丰邑,并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老窝,让雍齿来守。可雍齿心里头不乐意刘邦当沛公,就在刘邦出去打薛县的时候,投降了魏国。刘邦一听火了,赶紧掉头回来打丰邑,结果没打赢。
这时候,原楚国的贵族项梁和他侄子项羽,在江苏吴县召集了八千江东的勇士,一起起兵反抗秦朝。他们很快就成了秦末起义军里势力最大的一伙。刘邦见状,就打算投靠项梁,找他借兵去攻打雍齿。在去找项梁的路上,刘邦碰到了张良。张良是韩国贵族的后代,他想报秦始皇灭了他韩国的仇,所以之前在秦始皇第三次出游时,花大钱请了个能举起120斤铁锤的大力士,打算砸死秦始皇,可惜砸错了车,没成功。
陈胜吴广起义以后,张良也拉起了百十号人反抗秦朝。但他觉得自己人太少,站不住脚,就开始到处找靠山。巧的是,他碰上了刘邦。两人一聊,特别投缘,像是早就该认识一样。张良立马决定跟着刘邦干。从那以后,刘邦特别看重和信任张良,张良的聪明才智也得到了充分展现。
刘邦和张良一起去找项梁后,项梁给刘邦加了五千兵马,让他再去打丰邑。雍齿打不过,就跑到了魏国,刘邦这才拿回了丰邑。另外,陈胜吴广被秦国的章邯打败杀掉后,项梁就成了起义军的头儿。在范增的提议下,他找来了战国时楚怀王的孙子熊心,立他做了“新的楚怀王”,好让各路诸侯都听他的。他们把都城定在盱眙,就是现在的江苏盱眙。刘邦和英布他们一起支持了这位新的楚怀王。
那一年,项梁扶持了楚怀王上台后,就让项羽和刘邦去打秦军。他们打了好几次胜仗,占领了好多地方,还杀了秦朝丞相李斯的儿子李由。这样一来,反抗秦朝的局面就大大好转了。项梁也因此骄傲起来。结果在后来的定陶之战中,项梁因为粗心大意,被秦将章邯打败,丢了性命。
项梁去世后,最开心的要数楚怀王了。他先找了个理由,说为了避免和秦军硬碰硬,就把都城从盱眙搬到了彭城。接着,他又把项羽的军队收到自己手下,这样一来,他就不再是个空有头衔的傀儡,而是真正掌握了大权。
就在这个时候,秦军的大头头章邯干掉了项梁,觉得楚国已经翻不起啥大浪了,于是转头去攻打赵国。赵国一看形势不妙,赶紧向楚国求救。楚怀王为了帮赵国一把,就派宋义当大将军,项羽当二将军,范增当三将军,一起去救赵国。
与此同时,为了让秦军分散注意力,楚怀王派刘邦带领军队向西攻打关中,并且跟将领们约定好:“谁要是先进入关中到达咸阳,谁就可以在关中称王。”这个约定是为了鼓舞大家的斗志,后来被人们叫做“怀王之约”。
按一般情况想,宋义和项羽兵力强大,应该最容易先打到咸阳,他们的军队比刘邦那几千人厉害多了。可没想到,刘邦往西走挺顺畅的,他打下了南阳,占了丹水,又夺了武关,在公元前207年就进了关中,离咸阳城不远了。
那时候,秦朝宫里的大太监赵高掌握了大权,他一直骗秦二世说国家很太平。可现在刘邦的军队都快打到咸阳了,赵高怕秦二世怪罪他,就发动了政变,把秦二世给杀了,然后让王室的子婴当王。但子婴心里明白,自己不过是赵高手里的一个木偶,说不定哪天就被他杀了。所以,子婴就想了个办法,把赵高给杀了,把秦朝的大权夺了回来。
虽然子婴很快除掉了赵高,显示了他的政治能力和果断,但秦帝国已经没法挽救了。在子婴杀了赵高仅仅46天后,刘邦的大军就到了咸阳城外。眼看形势不妙,子婴只好出城投降。投降后,刘邦没有杀他,只是把他关了起来。
刘邦打了大胜仗,一进入咸阳就变得得意忘形。他自称“关中王”,对咸阳城里那些漂亮的宫殿流连忘返,打算住下来好好享受一番。
多亏了樊哙和张良提醒刘邦,说天下还没统一呢,别忘了秦朝是怎么灭亡的,这让刘邦明白现在还不能只顾着享乐。于是,他听了张良的话,带着大军离开了咸阳,驻扎在城外的霸上,就是现在的西安市白鹿原。到了那儿,他还和关中的老百姓一起定下了三条简单的法律。
一种说法是,杀了人的人就得偿命。
另外,打人或者偷东西的人都会得到应有的惩罚。
另外,刘邦废掉了秦朝那些严酷的规矩,因此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喜欢和帮助。
再看宋义和项羽这一路,虽然他们战斗力很强,但碰到的秦军是秦朝的精锐部队,所以一路上打得非常艰难。后来,项羽因为宋义不敢跟秦军开战,就杀了他,自己当了上将军,亲自带兵去救赵国。在接下来的巨鹿之战中,项羽下定决心,不留后路,最终打败了四十万秦军,秦军的主将章邯只好和长史司马欣、都尉董翳一起向项羽投降。
项羽打败秦军主要力量后,也带着军队进了关中,在距离刘邦灞上营地仅四十里地的鸿门,就是现在的西安临潼鸿门堡村驻扎。他听说刘邦比他早到咸阳,还自称“关中王”,并且把咸阳城里的财宝都占为己有,气得火冒三丈,打算第二天就去打刘邦。
这时候,刘邦手上的兵力根本没法跟项羽比,刘邦只有十万士兵,而项羽有四十万精兵。最后,是项羽的叔叔项伯帮了刘邦一把。
项伯和张良,刘邦的智囊,关系铁得很。听说项羽打算第二天攻打刘邦,项伯连夜溜去找张良,催他快跑,免得打仗时丢了性命。张良却说不能扔下刘邦不管,背叛老大,于是就把这事儿告诉了刘邦。刘邦一听,吓得不行,连忙问张良该怎么办。张良让刘邦赶紧去见项伯,表明自己没有跟项羽抢天下的意思,还跟项伯攀上了亲戚,这样一来,项伯就被拉拢到刘邦这边了。
接着,刘邦按照张良的建议,第二天一早亲自跑到鸿门找项羽道歉,项羽看刘邦这么有诚意,就请他进去吃饭。
宴席上,项羽的智囊范增一个劲儿地给项羽使眼色,想让他除掉刘邦,可项羽却拿不定主意。范增便又安排项庄舞剑给宴会添彩,想趁乱杀掉刘邦。但刘邦那边的项伯也抽出剑来跟着跳起舞,暗中保护刘邦,让项庄的暗杀没能得逞。
最终,刘邦在宴会上忍气吞声,把咸阳拱手让给项羽,还找了个去厕所的借口,悄悄溜回灞上,这才捡回一条命。项羽本有机会杀掉刘邦,可惜就这么错过了,这就是大家熟知的“鸿门宴”。
鸿门宴结束后,项羽带着军队冲进了咸阳城,大开杀戒。他不仅放火烧了秦朝的皇宫,还把秦朝的末代君主子婴也给杀了。这样一来,秦始皇费尽心机打下的江山就这么没了,也意味着有698年历史、传了38位君主的秦国,以及存在了14年的秦朝,都彻底灭亡了。
之后,项羽没有遵守楚怀王熊心和众将领之前说好的“谁先进入关中,谁就当王”的规矩。他表面上装着很尊重楚怀王,封他为义帝,可背地里却让英布把楚怀王给杀了。同时,项羽想统领天下,就借着楚怀王的名义,自称“西楚霸王”,建起了西楚王朝,并把都城定在彭城,就是现在的江苏徐州市。他还以老大的身份,把天下划分成了十八个小国家,分给其他的诸侯、将领和投降的人当王,比如封英布做九江王,封魏豹做西魏王等等。而对于强劲的对手刘邦,项羽只封了他为汉王,管辖的地方是秦朝时用来流放犯人的巴蜀和汉中地区,都城在南郑,就是现在的陕西汉中市南郑区。
同时,项羽为了让可能跟他抢天下的刘邦没法动弹,就把关中这块地方切成了三块,分别封给了秦朝投降过来的章邯、司马欣、董翳,让他们做了雍王、塞王、翟王,这就是人们说的“三秦”。他打算靠这三个人管住关中,把刘邦憋在巴蜀那边。可是项羽的分法不公平,他只封了自己的亲信和喜欢的人做诸侯王,像田荣、陈余、彭越这些在反秦时有功劳的人却没得到好处。这样一来,大家心里都不满,没多久就闹起了叛乱,天下又乱套了。项羽忙着去平定齐国的叛乱,就没空管刘邦了,这也给他以后在“楚汉争霸”里失败埋下了根儿。
刘邦被封为汉王后,心里头虽然对项羽不守信用很生气,但自己实力不够强,也只能憋着气,接受了项羽给的封号。他带着兵马去了巴蜀,还故意把栈道给烧了,让项羽觉得他没心思再争天下了。其实呢,他是在背地里攒劲儿,等着机会从巴蜀出来。
后来,刘邦在蜀地让萧何当丞相,张良当军师,他们一起努力打拼。特别是得到“韩信”后,他们的力量强大了很多。韩信老家在江苏淮安市淮阴区,小时候过得挺惨,还受过别人的侮辱。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先去跟了项梁和项羽,但他们都没重用他。秦朝没了,项羽封了好多诸侯王,韩信听说刘邦会用人,就在刘邦进巴蜀时,从项羽那里跑出来投了刘邦,结果只给了个管仓库的小职位,还是没被看重。韩信觉得刘邦也不是个好领导,就想走。萧何听说后,连夜把韩信追了回来,跟刘邦说韩信是顶尖的人才,想争天下得靠他。最后刘邦听了萧何的话,封韩信为大将军,一起跟项羽争天下。
公元前206年,齐国贵族后代田荣因为项羽分封时不给他王位而心生不满,就在齐国起兵反抗项羽。项羽知道后,亲自带大军去打田荣。这样一来,刘邦就得到了大好机会。他让萧何留守巴蜀,自己和韩信带兵出蜀,用了韩信的计策,表面上修栈道,暗地里却绕过陈仓进攻,一下子打败了项羽手下的三个将领: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他们原本是项羽派来困住刘邦的。刘邦就这样占领了关中,标志着长达4年的“楚汉相争”正式开始。
拿下关中后,刘邦说项羽杀了楚怀王,就喊上其他诸侯王一起,要去打项羽,给楚怀王报仇。那时候,项羽正忙着收拾齐国的田荣叛乱,没功夫管刘邦。所以,刘邦带着56万诸侯联军,轻轻松松就占了项羽的老家彭城。可刘邦占了彭城后,高兴过头了,整天跟诸侯王们喝酒玩乐,一点防备都没有。项羽一听彭城没了,立马带着3万精兵从齐国赶回来,趁着汉军没准备,一下子就把刘邦打得落花流水,又把彭城抢了回来。刘邦只好带着几十个骑兵逃跑,连他老爹和老婆吕雉都被项羽抓了。
最终,刘邦经历了一番波折,多亏了韩信等人的奋勇战斗,总算是在今天的河南荥阳市——荥阳,站稳了阵脚,跟项羽形成了对立的局面。
两边在荥阳对峙了整整两年,这期间,刘邦想办法让项羽的大将九江王英布反叛了,项羽的实力因此大减。他又联合对项羽分地不满的彭越去骚扰项羽的后方,还派韩信去北方打仗。韩信特别会打仗,他带着军队打败了魏国、代国、赵国,收服了燕国,灭了齐国,然后从北方绕过来,直逼楚国的中心地带。同时,刘邦还用了陈平的计策,让本来就多疑的项羽开始怀疑他最得力的谋士范增。结果范增气得不行,走了没多久就死了。范增一死,项羽就一步步走向了灭亡。
尽管如此,勇猛无比的项羽还是带着大军把荥阳围了个水泄不通。刘邦被困在城里,生怕城被攻破,只能向项羽求和。这时的项羽虽然围着荥阳,但自己也陷入了困境,兵力疲惫,粮食也快吃完了,没办法只能和刘邦讲和。他们约定以荥阳北边的鸿沟为界,东边归楚国,西边归汉国,这就是人们说的“楚河汉界”、“鸿沟盟约”。同时,项羽还把刘邦的老爸和老婆吕雉给送了回去。
公元前203年,鸿沟和谈后,项羽带着军队回了东边,刘邦也想带着自己的人马回西边。这时候,他的谋士张良和陈平劝他说,趁着楚军疲惫,应该趁机追击,一举打败他们。刘邦一听这话,突然明白了过来,他决定撕毁和约,全力去追赶楚军。为了拉拢韩信、彭越、英布这些人一起围攻楚军,他还承诺打胜仗后就给他们封地称王。
到了公元前202年,七十万汉朝大军把十万楚军围在了安徽宿州灵璧县的垓下。那一仗,刘邦让韩信当先锋,带着全军把楚军打得大败。项羽没办法,只能逃跑。他跑到安徽马鞍山和县的乌江时,看到汉军穷追不舍,觉得没脸回去见家乡的父老乡亲,就不肯过江,最后在江边自杀了,死时只有31岁。项羽一死,楚汉相争就算是刘邦赢了。
那年2月,刘邦把项羽安葬好之后,在韩信等各路诸侯和大臣们的推选下,在定陶这个地方,也就是现在的山东菏泽市曹县,当上了皇帝,建立的国家叫汉朝,后人称为西汉,开始把都城定在洛阳。不过后来,听了谋士娄敬的建议,为了国家长久安稳,又把都城搬到了长安。
刘邦当上皇帝后,立了老婆吕雉做皇后,大儿子刘盈做太子。他还学着周朝的老规矩“分封制”,封了韩信做楚王,张耳做赵王——张耳可是刘邦以前的老板呢;还有彭越做了梁王,英布做了淮南王,吴芮做了长沙王,臧荼做了燕王,韩王信做了韩王。一共封了七个不是刘家的诸侯王,好让新建的汉朝更稳当。
同时,刘邦看到秦末时期战乱不断,老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经济十分萧条,就采取了让百姓休养生息的治国方针。他减少了税收,鼓励大家努力耕田种桑,这样一来,汉朝初期的社会经济就慢慢好转起来了。
等西汉的统治慢慢稳定下来后,刘邦开始怀疑那些帮他建立西汉的大功臣,也就是七个不同姓的诸侯王。这些诸侯王控制了西汉三分之二的土地,手里还有大量军队,让刘邦很不安心。于是,他决定找借口把这些异姓诸侯王一个个除掉。
那时候,赵王张耳和长沙王吴芮,在刘邦当上皇帝的第二年就因病去世了。剩下的五个人里,刘邦最怕的就是汉初三杰里功劳最大的韩信。
所以在公元前201年,刘邦用了陈平出的主意,假装去韩信的封地云梦泽游玩。等韩信来见他时,刘邦就说有人告他谋反,然后把韩信抓到长安,从楚王降成了淮阴侯。
那一年,燕王臧荼因为刘邦怀疑他,没办法只好起兵造反,结果刘邦亲自带兵,把臧荼打败并杀了他。
公元200年的时候,匈奴的首领冒顿单于把北方的草原都统一了,建了个又大又强的匈奴帝国。然后,他带着40万大军去攻打太原。守太原的韩王信呢,因为老被刘邦怀疑,加上匈奴来打,干脆就投降了匈奴,还跟匈奴一起往南打汉朝。刘邦知道了,亲自带着30万大军去迎战。可没想到的是,他小看了敌人,被冒顿单于带兵围在了白登山,就是现在的山西大同,围了整整七天七夜。最后,刘邦还是靠给冒顿单于的老婆送礼,才逃了出来。从这以后,刘邦就采用“和亲”的办法和匈奴相处,让边境太平点,也给大汉有了时间慢慢变强。
公元前197年,守卫代国、防着匈奴的代国头头儿陈豨,在韩信——那个被刘邦贬成淮阴侯的家伙,还有投敌匈奴的韩王信的撺掇下,加上刘邦自己老怀疑他,就起兵造反了。刘邦呢,又亲自带兵去打仗。第二年,刘邦就杀了陈豨和韩王信,把叛乱给平了。这时候,长安城里头那个韩信,因为被刘邦抓了贬成淮阴侯,心里头那个恨啊,就跟着陈豨一起谋反,打算等刘邦去打陈豨的时候,来个内外勾结,用个假圣旨把囚犯们都放了来搞政变,把皇后吕雉和太子刘盈给除掉。结果这事儿被他家臣的弟弟告诉了吕雉。吕雉就和萧何商量了个计策,把韩信骗到长乐宫给杀了。说起来,韩信能当上王、拜上将,都是萧何推荐的,最后也是被萧何给害了。这事儿后来就被人们说成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公元前196年,刘邦在老婆吕雉的帮忙下,把梁王彭越骗到长安,说他想造反,就把他给杀了。淮南王英布看到韩信和彭越一个接一个被杀,心里头吓得不行,只好起兵造反。刘邦只好又亲自带兵去打,第二年,英布就被打败了,丢了性命。可刘邦在打英布的时候被箭射伤了。这么一来,那七个不是刘家的诸侯王都差不多被除掉了。
打完英布后,刘邦在回军的路上,拐了个弯回了老家沛县。他把以前的老朋友们都叫来一起喝酒,酒兴正浓时,他随口吟唱出了那首《大风歌》。
风儿猛吹云飘荡,威风凛凛震四方,多想勇士来帮忙,守好天下我家乡。这首诗虽短就三行,二十三字有力量,把刘邦的英雄样,讲得清清楚楚爽。
刘邦找了各种理由除掉了那些不是刘家的诸侯王后,又学着周朝的样子,实行“分封制”,在全国各地分封了许多刘家的诸侯王,以此来加强汉朝的统治。
比如,给弟弟刘交封了楚王,大老婆生的老大刘肥封了齐王,老三刘如意封了赵王,老四刘恒封了代王,老五刘恢封了梁王,老六刘友封了淮阳王,老七刘长封了淮南王,老八刘建封了燕王。
同时,为了让刘家的天下稳稳当当,刘邦就和大臣们一起杀了白马、喝了血酒,立下了个“白马盟约”,说好以后不是姓刘的人当王,大家就得一起攻打他。
虽然汉初时,刘氏诸侯国对国家的经济复苏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由于中央政府对诸侯王的管控不够严格,使得诸侯国的力量越来越大,最终引发了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
在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地方,刘邦采用了秦朝用过的“郡县制”。这样一来,汉朝就同时有了秦朝的郡县制和周朝的分封制,这被人们叫做“郡国并行制”。
公元前195年,上了年纪的刘邦,在平定英布造反时被箭射中受了伤,回到长安没多久,因为伤势过重就去世了,他活了62岁,当了7年皇帝。
刘邦过世后,被安葬在陕西咸阳的长陵。大臣们给他定的庙号叫“太祖”,谥号则是“高皇帝”,全名叫做“汉太祖高皇帝”。简单说,庙号可以叫“汉太祖”,谥号可以叫“汉高帝”,而不是大家后来常说的“汉高祖”。
刘邦的发家史真是一段让人称奇的故事,他从一个被大家瞧不上的小混混,变成了蓄势要干的泗水亭长。
从鸿门宴上惊险万分地逃出来,到后来打败项羽当上大汉帝国的皇帝,刘邦这一路的翻身仗告诉我们,有种成功叫晚年得志。
刘邦说起自己为啥能赢,他说:要比在帐篷里出主意、在很远的地方就能打赢仗,我可比不上张良!
说到安抚民心、筹备粮草这些事,我比不上萧何!
要是说起带兵百万、打仗总能赢、攻打哪里都能拿下,那我可比不上韩信!
但我能识人用人,让他们各展所长,这才是我能赢的关键所在。
刘邦是中国历史上头一个靠农民起义当上皇帝的人,他对汉族的成长、华夏文化的传承,还有中国的统一强盛贡献很大。他建立的汉朝非常强大,那时候,别的民族管汉朝的军队叫“汉军”,使者叫“汉使”,老百姓也叫“汉人”。后来,“民族”这个词传到了中国,“汉族”就成了这一族群的正式叫法,所以现在咱们都说自己是“汉人”,也属于“汉族”。
配资之家门户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