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水液代谢失衡,不少人会出现眼睑浮肿、舌头齿痕明显,甚至湿疹、下肢浮肿,小便不利等症状。中医将这种现象归因于"水湿内停",认为这是脾失健运、肾失气化的结果。水湿之邪滞留肌肤则浮肿,困阻脏腑则湿气重,下焦不利则小便不畅。
水分穴
水分穴,位于腹部正中线上,脐上一寸处,恰似人体水液代谢的"总闸门"。此穴名取自"分利水湿"之意,是任脉上的重要穴位,具有通调水道、分利水湿的功效。明代医家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中记载:"水分,一名分水,主水病,腹坚如鼓。"刺激水分穴能促进腹部水液代谢,尤其适用于腹部胀满、水肿明显的患者。
【操作】拇指指腹顺时针按揉3-5分钟,或以艾条温和灸10-15分钟,使温热之感透入腹腔。
阴陵泉
阴陵泉,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属足太阴脾经,被誉为"祛湿要穴"。《千金要方》称其"主腹中寒,不嗜食,胁下满,水胀,腰痛不得俯仰"。此穴犹如脾经的"排水泵",通过健脾化湿来达到利尿消肿的目的。脾主运化水湿,当脾失健运时,水湿内停,而刺激阴陵泉能振奋脾阳,增强运化功能。
【操作】拇指指端垂直按压,产生酸胀感为度,持续2-3分钟;亦可采用针灸直刺1-1.5寸。
❖本文仅作知识分享,不构成对任何药物或治疗的推荐和推广,不能代替专业医生的医疗建议。如有诊疗需要,请咨询和联系正规医疗机构。
配资之家门户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