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那个能把耳朵冻掉的冬夜,黄草岭的美军炮兵阵地上鼾声此起彼伏。志愿军侦察兵老李趴在雪地里直犯嘀咕:"这帮少爷兵心可真大,连个站岗的都不留?"他冲着身后比划了个抹脖子的手势,二十多个黑影立刻猫着腰钻进炮位,冻得通红的指尖碰到冰凉的炮管时,好些战士差点乐出声——好家伙,155毫米榴弹炮的烤蓝都没磨花呢!
阵地上突然响起金属碰撞声,有个新兵蛋子踢到了炮弹箱。"阿西吧!"美军帐篷里传来含混的咒骂,接着是酒瓶倒地的咕咚声。老张一把按住要扑出去的爆破手,从怀里掏出半块压缩饼干,学着野猫叫春的调子"喵呜"了两声。帐篷里顿时爆发出哄笑:"该死的朝鲜野猫!"借着这股热闹劲,战士们索性甩开膀子干,有人甚至摸到厨房顺走半扇冻牛肉。等最后一门炮的牵引绳套好,炊事班老王还惦记着那口没喝完的咖啡:"洋鬼子的刷锅水都比咱的提神!"
这些被拖走的铁家伙可让后续部队开了眼。三连指导员数着炮身上的出厂铭牌直咂嘴:"1949年新鲜出炉的,美国佬这是给咱送年货啊!"没过两天,这些重炮就调转炮口,把美军撤退路线上的桥梁轰成了筛子。有个被俘的美军炮兵中尉看到弹坑时差点哭出来:"这弹着点分布...你们肯定偷看了我们的射击诸元表!"其实哪有什么黑科技,志愿军那些被冻掉指甲的炮兵观测员,早把每个坐标都刻在了脑子里。
夜战这手绝活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上甘岭坑道里,战士们管照明弹叫"免费电灯泡"。有次美军刚打出照明弹,机枪手小王就乐了:"这不给咱省手电筒嘛!"说着甩出去三颗手榴弹,愣是把夜视仪晃成了瞎子。后来美军学乖了,用曳光弹划着圈打,结果更惨——弹道轨迹活像指路明灯,带着志愿军的迫击炮精准砸进散兵坑。有个美国兵在日记里写:"中国人把黑夜变成了他们的主场,我们的高科技倒成了累赘。"
铁原阻击战那会儿更绝。眼看美军坦克要冲破防线,炮兵老刘把最后六发炮弹排成扇面打出去。观测员举着豁口的望远镜直跺脚:"歪了歪了!"结果燃烧弹正中油罐车,火浪把半个装甲营都裹了进去。后来才知道,老刘是照着老家烧荒的经验算的角度:"火借风势,风助火威,老祖宗的法子能不管用?"这把火愣是烧出了八个小时的修整时间,炊事班趁机给前线送去了热乎的高粱饭。
那些被拖走的火炮后来都成了教学道具。有个沈阳兵工厂的老师傅检查缴获的液压复进机时,一拍大腿:"这不跟咱厂里冲床一个原理嘛!"没过半年,仿制的54式榴弹炮就上了生产线。美军记者拍到前线照片时还纳闷:"中国人怎么突然多了这么多重炮?"他们不知道,有些炮身上还留着圣诞夜没擦干净的黄油呢。
松骨峰下的汽车兵最爱讲段子:有回夜里送弹药,差点撞上正在行军的部队。带队的团长非但没骂娘,反而塞给他半包香烟:"好小子,车灯都不开,是块夜战的好料!"后来才知道,那晚他们和美军巡逻队就隔着一道山梁,汽车引擎声被当成了雷声。天亮后美军指挥官对着车辙印直挠头:"难道中国人给坦克装了消音器?"
现在军事博物馆里还摆着当年缴获的炮兵观测镜,标签上写着"美军1949年制"。可有老战士来看时总忍不住纠正:"这玩意儿咱使唤得比原主还溜,该加个'志愿军改装版'才对!"旁边玻璃柜里发黄的作战日志上,铅笔写的坐标密密麻麻像蚂蚁搬家,最后那页还粘着半片冻硬的树叶——那是黄草岭阵地上唯一能当掩护的"迷彩网"。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配资之家门户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