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坤:再次爆发朝鲜战争的可能与中国的抉择
自1953年停战协议签署,朝鲜半岛的冲突已平息近一个世纪。然而,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半岛上的两派政权间上演了无数惊心动魄的间谍行动、特工暗杀、军事政变等剧情。尽管如此,提及朝鲜战争再次爆发,无论是光州地区的韩国居民,抑或新义州的朝鲜商人,似乎都未曾真正考虑过这样的可能性——在这个时代,战争的阴影怎会降临?
朝鲜战争真的会爆发吗?回想起俄乌冲突的爆发,当地民众都渴望避免冲突的硝烟,然而战争却意外降临。这表明,战争的发生往往不单由当地人民的愿望所决定,更受限于区域乃至全球性的外部因素。对于朝鲜和韩国这样位于冲突前沿、备受国际瞩目的国家而言,这一点尤为突出。
依据张志坤教授的观点,在当前时事变幻的局势下,即便欧美国家深陷在俄乌战争的泥潭之中,可等到俄乌战争结束,不论是乌克兰还是俄罗斯取得胜利,欧美国家都很可能再次将目光转向东亚,转向中国,进而推动朝鲜战争再次的爆发。长期以来,出于资源利益与意识形态争夺的需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集团敌视、敌对中国,自然而然也敌视朝鲜,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很可能主动挑起战争,进而促成朝鲜战争的再次爆发。
除了张志坤教授的见解之外,朝鲜战争可能重燃的另一个诱因,源自于全球经济形势的加剧恶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危机转嫁需求。这种危机的爆发可能性,不仅源于朝鲜半岛的外部因素,亦可能源于半岛内部。在全球化经济紧密相连的今天,无论是身处世界贸易链重要位置的韩国,抑或是看似经济封闭的朝鲜,都不可避免地与世界经济紧密相连。全球经济衰退的后果,将通过供应链层层传递至朝鲜半岛,最终引发两国经济的恶化以及社会局势的动荡。
正如众所周知,一旦国家内部政权摇摇欲坠,掌权者为化解内部矛盾,无不自觉或不自觉地,将社会矛盾指向外部。这一规律在历史长河中屡见不鲜,从一战前夕英德之间的敌对,到二战前欧洲的排犹狂潮,无不映射出此类规模效应的最佳范例。
面临经济衰退、社会动荡以及政权内部的不稳,朝鲜与韩国均有可能将彼此视为替罪羊。纵使双方的领导人并无开战的意图,一旦第一枪响起,后续事态的发展便超出了任何一个深陷内部危机的政权所能驾驭的范围。战争,便如此意外而至。
尽管有人认为朝鲜已具备核武器及相应的核弹投送能力,韩国不太可能主动引发战争,朝鲜战争的爆发更可能是源于朝鲜自身。然而,与我们的传统印象相悖,朝鲜所实施的“先军政治”和“白头山血统”等体制,其得以维持的基础,正是朝鲜对外国恶意渲染的构建。
面对当前局势,朝鲜民众并未感受到生活的改善。然而,在朝鲜的宣传影响下,韩国、美国等国家对朝鲜抱持着深深的敌意。一旦朝鲜现行政权发生变动,朝鲜民族将面临失去独立性的风险,朝鲜人民的生活可能比现在更加艰难。鉴于此,为了捍卫民族独立,为了保留现有的生活状态,朝鲜民众和基层干部们只能选择紧随“白头山血统”的步伐,对朝鲜现行的体制予以默认。
通过塑造一个令人憎恶的对手,朝鲜的统治体系得以确立与稳固,统治阶层亦得以掌控国家核心权力。但需明确,朝鲜对外的敌意实质上只是一种策略手段,并非朝鲜高层真心乐见。若朝鲜主动向韩国发起攻击,那实在是不愿为之——一旦战争爆发,朝鲜的统治基础便会动摇,掌权者可能面临失势之虞。在高度集权且社会内部紧张的氛围中,战争的爆发未必能扩大统治集团的权力,反而可能加剧社会动荡。鉴于此,朝鲜不太可能主动挑起战争。
简言之,朝鲜之所以能够维持其统治体系,关键在于统治集团巧妙地树立了一个替罪羊,将社会矛盾转移至外部,从而避免了因战争而可能导致的统治秩序崩溃的风险。
显然,若战争的发端者并非朝鲜,那么韩国便成为了唯一可能的嫌疑者。尽管韩国尚未拥有与之相称的核武器,但作为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它对经济动荡的敏感性尤为突出。相较之下,朝鲜虽然内部高压却相对稳定,而韩国内部的社会裂痕则更为明显——当前韩国社会的激烈竞争,便是对此的直观体现。回顾过往,从光州事件至今,韩国社会内部不断涌现的各类政治运动,无一不昭示着社会矛盾的尖锐,以及当权政府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所面临的无力,还有韩国民粹主义的日益高涨。
在民粹主义与民选政府体制的交织之下,韩国对朝鲜的主动开战,实则并非难以理解。朝鲜的决策层身着皮鞋,对风险持谨慎态度,而韩国政府则可能由一群赤脚民众选举产生,他们自然更倾向于在风险的边缘一试身手,寻求突破。
若朝鲜半岛局势再次紧张,中国将如何应对这一潜在的冲突?
显而易见,中国政府将在这场战争中扮演关键角色。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诸多实现大一统的中国王朝,在国势初定之后,便纷纷插手朝鲜半岛的纷争。隋唐两代对高句丽的反复征讨、唐朝的吞并新罗,以及明万历年间朝鲜抵御倭寇的战争、清朝介入平定朝鲜东学党的叛乱,直至朝鲜战争,几乎每个朝代都出于维护国家利益的考量,深度介入朝鲜半岛的事务。
于是,随着朝鲜战争的再度燃起,中国不可避免地会卷入其中,为了捍卫自身利益而战。正因为如此,中国极有可能站在那些传统盟友的一边,致力于维持朝鲜半岛的分裂现状,遏制一个不仅拥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掌握核武器制造能力,而且人口高达7500万的民族兴起。
究竟何种因素可能促使中国放弃此类干预行为?关键在于朝鲜和韩国均怀有强烈的民族统一意愿,均愿意牺牲各自的独立性,共同构建一个全新且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此类情形在历史中亦曾出现。昔日金日成清除“苏联派”和“延安派”,即便中国和苏联曾试图介入,但面对朝鲜内部强烈的民族情感,双方最终选择克制,默许了内部亲华和亲苏势力的衰落。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选择,即中国主动支持朝鲜半岛实现统一,并将之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正如明朝时期朝鲜奉行“事大主义”的历史所见证的那样。然而,与古代相比,今日的朝鲜民族已是一个人口超过七千五百万、经过民族意识熏陶、拥有丰富工业基础的民族。若允许这样一个民族独立且统一地掌控朝鲜半岛,对美国而言或许只是个远方的对手,但对我国而言,却可能成为触手可及的隐患。由此观之,一旦朝鲜半岛面临统一的可能,我国必然会深度介入,然而这也伴随着极高的风险。
要降低朝鲜战争爆发的风险和促进朝鲜民族统一的希望,最有效的策略可能是维持朝鲜半岛的现状,并扩大朝鲜与韩国之间的差异。当朝鲜和韩国从同一民族的不同国家转变为两个显著不同的民族时,中国可能会感到更为安心。
配资之家门户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